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|忘记密码?
 
已有8888家科技企业与本站签约独家报道科技动态!
 
 
 

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改造:从“砍树”到“看树”

2021-7-22 编辑:采编部 来源:互联网 
  导读:  朝阳初上,董多杰便已收拾整齐,带着保温饭盒和水瓶,和同伴走进山林,开始了一天的森林巡护工作。   今年55岁的董多杰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的一名管护员。曾经,他是一名拿着斧头、背着锯子......

  朝阳初上,董多杰便已收拾整齐,带着保温饭盒和水瓶,和同伴走进山林,开始了一天的森林巡护工作。

  今年55岁的董多杰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的一名管护员。曾经,他是一名拿着斧头、背着锯子、靠伐木为生的“砍树人”。

  2019年,听闻互助县北山林场招聘社会管护员,与木头打了30多年交道的董多杰穿上管护员工作服,从一名“砍树人”变成了“看树人”。

  “林子还是这片林子,干的活大不一样了。过去,我用锯和斧头砍树。现在,我用锹和镐种树。”董多杰说,现在每个月工资有2500元,每年收入达3万元。

  “2000年以前,林场靠伐木来养活职工,砍倒的林木当地人用来盖房子,或卖到兰州。”互助县北山林场场长赵昌宏说,“那时,林场每年有约10000立方米林木的砍伐任务。树木价格最高的几年,林场每年伐木收入能达到300万元。”

  1998年,中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。“林场作为自收自支的单位,木头不让砍伐了,发工资的钱从哪来?人员分流怎么分?”赵昌宏心里打起了鼓,“大量伐木工人由于没有编制,只能回去种田或外出打工。”赵昌宏说。

  打鼓归打鼓,但不能打退堂鼓。2001年,赵昌宏担任北山林场副场长,从曾经指导伐木的检测员变成指导植树造林、森林抚育的技术专家,“林场逐步返聘原本伐木的技术工人回到林区,担任管护员。”

  如今,互助县北山林场每天有610名管护员分班组对1127平方公里的山林进行巡护。“除了一年四季防火外,我们还要防治病虫害和防止盗猎盗伐。”董多杰说。

  没有巡护工作时,董多杰会和同事们进村入户,向老百姓宣传林业政策,倡导生态保护意识,杜绝盗猎盗伐行为。

  董多杰说:“以前村民们会抓山上的野鸡、野兔,通过宣传教育,现在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出现。”

  “现在环境变好了,野生动物比以前多了不少,2020年,布设在林场的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雪豹。”再过几年,董多杰就到退休年龄了,他告诉记者,只要能走动,还要义务巡山。记者 李宁


关键词:

本文为【广告】 文章出自:互联网,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您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 
 
title

Copyright @ 环球科技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,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本站,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。